今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。《意见》发布以来,荆州市实验中学在劳动教育方面已有不少尝试,通过不断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,开辟劳动实践基地、开发劳动教育课程、开展家务劳动等方式,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课程开发,凸显劳动教育实效
为落实劳动教育,学校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、劳动实践锻炼、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、劳动品质形成,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。根据教育目标,针对不同学段、类型学生特点,以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,结合产业新业态、劳动新形态,开发特色教育课程。激发学生参与劳动、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。


活动实践,开辟劳动教育新天地
大力宣传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,营造劳动光荣、劳动最美以及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,推进全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。学校努力搜索社会各个领域的劳动教育资源,拓展“农业+”“工业+”“科技+”“生态+”等劳动实践教育基地,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。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城乡社区、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各种公益劳动、志愿服务等,让学生在多元劳动实践中奉献社会,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。
家校协同,共促劳动教育落地生根
为落实劳动教育,学校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,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、参与者和同行者。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,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。另一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,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、扫地擦窗、淘菜做饭、叠被铺床、整理衣橱,让孩子有更多“童稚携壶浆”的劳动实践,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。特别是宅家抗疫期间,在居家学习的同时,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劳动中,出力流汗,接受锻炼、磨炼意志,学习劳动技能,增强劳动意识,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。
